“杨家不过一普通官宦人家,我们要解决此事并不难。只是这满城风言风语怕已传入宫中,最主要的是想办法不能让官家起疑,因而我们只需堵住悠悠之口即可,”刘庆追随蔡京数十年,蔡京离京后,放心不下在京中的三个儿子,便让他留在蔡攸身边,因而颇得蔡攸信任,他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是杨家站出来说话,再加上我们找人将消息传一传,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可若是蔡家不愿和解呢?”另一门客道。
刘庆抚了抚胡须,笑道:“只怕杨家对如今传闻也是十分担忧吧?这个杨家的儿子杨沔,因着当年元祐之祸险些断送一家人的前程,以前杨家不敢与蔡家对着干,难道现在就干了?况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事必是有人针对大人和蔡家,杨家不过是被推去当了马前卒。”
“那依先生看,让谁去联系杨家?”蔡攸问道。
“大人觉得四郎如何?”
刘庆说的四郎是指蔡京之子、蔡攸胞弟。
“约之?”蔡攸皱眉,“为何想到他?”
刘庆赶快解释:“大人亲自去实在不妥,那杨定国已年过五旬,却只是从五品太常少卿之职,大人您不过而立却比他高了五阶,明日若您亲去,那便要成他拜见您了。
蔡攸听了这番恭维,忍不住抿了下嘴,想到此时不是笑的时候,赶忙继续保持严肃的神情,挥手让刘庆继续说。
“现在当务之急,是找一个能代表您的蔡家人,前去与杨家达成一致,这样即便官家以后问题,我们的礼数已经尽了。”
刘庆说完看向蔡攸,蔡攸并未反驳,他才接着分析起来。
“听闻杨家二子现为太学助教,四郎如今也在太学,说起来还是师兄弟,说起话来也方便。明日让四郎带着征哥给杨家道个歉,再听听杨家的要求,我们也好再做打算……”
蔡攸无奈的摇摇头,但还是同意了刘庆的说法,招来内知吩咐道:“等会你让人去太学接约之回来,说有要紧事与他相商。”
第二日一大早,杨家严阵以待。
昨日下午,收到蔡家拜帖后,杨定国愣了会,才赶忙让李氏整理起家来。
杨家立刻就进入大扫除的状态,认真程度甚至远超年前除扫。
李氏一边开库房挑选比较隆重的摆设品,一边还不住地抱怨道:“这叫什么事儿啊!”
八年前,这蔡京害得杨家险些家破人亡;如今居然需要款待起蔡家来了。
杨桢见前院忙碌,出来一问就知道了消息,听说是蔡攸的弟弟蔡绦来杨家拜访,她有些苦恼,若是这样,怕明日她是不能进去了。
她转了方向,朝杨沔的书房走去。
蔡家拜帖中说未正过来拜访,但杨家众人打从一起床就坐立难安。
李氏吃早饭时就心不在焉,对堂屋的摆设改了又改,生怕惹蔡家消化。
终于,午膳过后,一辆高头骏马载着华丽的车厢,悠哉地驶进了泰山庙巷。
早已得到消息的邻居和路人站在两边,对着眼前驶过的香车宝马议论纷纷。
蔡征眼见着昨日院子被封,母亲抱着他痛哭了一下午,紧接着晚上又被带离了小院,被爹爹厉声厉色地一顿训斥,今天已是吓破了胆。
他扯扯一旁四叔的衣袖,小心翼翼地询问道:“四叔,等会我、我要做什么?”
蔡绦见蔡征一脸担惊受怕的样子十分无奈,只是安慰着让蔡征待会听他指令行事便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