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市墟项目是否应该放弃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而采用更紧凑的生物膜技术,UR公司和客户之间一直没有取得真正的共识。事实上,即使在UR公司内部,也存在着两种力量的博弈。以安吉拉为首的专家派积极进取,对新兴技术兴致勃勃。而以另外一位技术总监罗伯特为代表的市场派则谨慎小心,对任何一个香港不曾尝试过的技术都持怀疑态度。
哈维教授的移动膜技术在上次科大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讲之后引发了安吉拉的兴趣,但也触动了罗伯特的神经。安吉拉极力希望把移动膜技术引入到市墟项目中,罗伯特不同意。
在罗伯特眼中,哈维教授不过是推销自己产品的供应商,他的宣讲必然避重就轻、过分夸大。
罗伯特不是污水处理方面的专家,他对污水工艺流程的了解并不专业,但他是一位优秀的市场开拓者。
罗伯特此时站在安吉拉的对立面,完全是从市场的角度在考虑。因为整个UR公司并不只有市墟污水厂这样一个项目,香港几大污水厂都在UR公司做设计,其中香港最大的那间大沙污水厂就在罗伯特的手里。
只要在香港,所有污水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缺地。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应,人们住房都成问题,谁还愿意多划出来一块建污水厂。然而即使缺地,罗伯特的风格也依然保守,他宁愿从建筑设计方面下手来节约土地,也不愿意借助污水处理工艺本身的技术发展来减少占地。
在罗伯特眼中,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已经足够好、足够可靠。即使这种方法需要占用最大的土地面积,也绝对不要轻易放弃。
而在安吉拉眼中,罗伯特对活性污泥法的推崇不过是源于他的短浅和无知。罗伯特不懂工艺流程,所以他不愿意重新接纳一个他无法掌控的新技术。
市墟项目就成为了UR内部争议的焦点。市墟项目最终是否采用新技术,将影响到其他几间大型污水厂的技术走向。牵一发而动全身,罗伯特比谁都清楚。
安吉拉再次邀请哈维教授访港。她安排了哈维教授直接与客户对话,也安排了哈维教授在UR内部的研讨会。安吉拉深谙香港人的心理,一个新技术好不好,黄色脸孔说不通的,换一个鬼佬十有八九就能说通。
你可以说这是崇洋媚外,但好在这是个顶尖科学家级的老外。
做为接待和技术代表,余周舟和哈维教授整整厮混了一个星期。她把有关移动膜技术的所有疑问都趁机解决了,哈维教授搬出十几份压箱底的经典讲义,从起源到发展给余周舟讲了个透。
“现在你已经是移动膜技术专家了,以后我可能还会有问题请教你呢!”哈维教授如是说。
“谢谢夸奖,全靠您教得好!”余周舟礼貌之余也顺便讨好一下这位有些偏执的倔老头。
哈维在香港的这段时间,UR的人和香港政府的人轮番轰炸,天天没完没了的上课开会上课开会,七十多岁的老科学家哈维被大家利用到尽天天喊好累,科学家的随身徒弟也被香港公司这种不顾时差明刀明枪的强悍做法震住了,猛灌黑咖啡提神醒脑。
余周舟这些天没少和哈维老教授争论,尽管倔老头哈维在学术问题方面态度强硬,但和同样硬气的余周舟较起真来,也不过是针尖对麦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